编者按:“回归关我咩事?”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大好日子,相信不少人会有这个疑问。除了宏大庆典、新政府上任、“一国两制”及《基本法》实施20年外,其实回归的种种变化亦体现在每个香港人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回归当然关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啦!
上班篇
回应你每天早上一句“Good Morning”的,有可能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“早上好”,一来一往之间的时代背景,是“输入内地人才计划”在不经意间已经实施近14年。
每年通过该计划来港工作的内地人才不断上升,为香港经济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,亦是两地融合趋势的其中一个重要元素。
股市篇
内地的经济及金融开放为香港的金融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机遇,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程度的特别行政区,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,其独特的优势得益于“一国两制”的成功落实。
从上世纪90年代的红筹股来港,到如今两地资本市场打开互联互通的新时代;从上世纪90年代国际资金流入内地,到如今中国资本走向海外,香港金融的发展史与内地金融市场密不可分。
截至2016年12月,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,002家,其中包括H股、红筹股及民营企业,总市值约15.67万亿港元,占市场总值的63%。无论从市值上还是数量上,来自内地的企业已经是香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阿姐篇
“懒肉勿儿演千汤、基肉肴演山小喇、肴肉畜牲先辣、儿蛋先菜加之以实小辣、热脆擘之忍稍辣。”上述菜色,相信每位食过“谭X”的香港人都听过,阿姐不咸不淡的乡音广东话固然娱乐福斯,但亦反映出来港新努力融入本地、肯学肯做的精神。
谈及内地居民来港,不得不提俗称“单程证”的《前往港澳通行证》。单程证由内地公安部门审批签发,有关制度由1982年开始,当时名额设为每日75个,后逐渐提升至每日150个,即每年最多应有54,750名内地新移民来港。这些新移民大多数是来香港与家人团聚,同时他们也为香港的劳工市场提供活力,同时,他们也自力更生融入香港。
自由行篇
旅游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,香港每年都吸引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到访,当中来自内地的游客一直是访港旅客的主力。
特别是在2003年,香港还未从亚洲金融风暴中恢复元气,紧接著SARS疫情爆发,连串的突发事件令香港陷入经济衰退。2003年,内地开放了“自由行”政策,鼓励内地居民来港旅游消费,自此香港的经济迅速走出阴霾,旅游业也进入黄金时代,访港的内地游客数字更是一路上扬,为香港经济注入活力。
回家篇
收工归家打开电视,正在播映的是老少咸宜街知巷闻的金庸经典《射雕英雄传》2017版,但细心的观众一定会看得出,粤语配音对不上演员口型,原来除了两地合拍片持续增长,本港电视台亦开始购买内地电视剧播放,收视并不输纯港产剧。
而两地合拍电影在2015年已经占据香港电影市场的54.2%,票房高达2.6亿港元,占总票房13.7%。在CEPA有关安排下,合拍片进入内地市场时,可以享有多项优惠待遇,促使香港电影人北望神州,令合拍片成为主流。
网购篇
香港是久负盛名的“购物天堂”,便利的大小商场满足港人衣食住行种种需要,不过网购之风近年亦开始日渐盛行,似乎扭转了过往网上购物在港不被看好的说法。
今年5月,港人购买内地产品的成交量较2014年5月增长了503%,手提电话、服饰等内地制造的商品在香港拥有超高人气,小米、美的、华为、海康威视、海尔成为港人购买最多的五个内地品牌。
反之亦有不少香港品牌,早已透过内地网购平台进入内地市场,食品、海鲜、保健品种类繁多。